給剛剛開始做麵包的你/妳(中篇):
繼上篇講了麵粉、酵母、水與鹽為麵包的四大金釵後,今天來談談其他常見材料,雖然不是必要,不過麵包有他們才精彩:
5. 糖:
供給酵母的能量來源,因此上一篇提及食譜內糖量少的話,最好用低糖版的酵母。糖除了增加甜度之外,主要是與水結合,而且糖與水鍵結比酵母還強。由於麵包筋性的形成一定要有水&酵母,也就是說,糖會延緩筋性的形成,讓我們得到更加柔軟以及金黃色的脆皮。製作麵包時,最常使用的糖:砂糖、黑糖、蜂蜜,糖對烘培產品的其他功用:請見減糖大哉問(http://on.fb.me/1R1B1GP)。
6. 油:
提供麵包的酥脆、香氣、柔軟性,可是跟酵母不是特別友好,含有高油量的麵團麵筋較慢才形成。你通常會用到兩種油脂:奶油和液體油(橄欖油之類)
* 奶油:我很愛無鹽發酵奶油,用它來做麵包香氣十足,食譜上寫奶油時沒特別註明都是指無鹽。雖然保存期限較有鹽奶油短,但誰會把奶油放到過期呢,seriously?
* 橄欖油/葵花油/沙拉油:液體油一開始攪麵糰就加,義式麵包常用到橄欖油,一般即可,用初榨冷壓的太浪費了,它獨特的風味會被烤光光,就跟你把鈔票拿去烤一樣,倒是可以與巴薩米可醋調配直接沾著麵包吃。
其他的油:雪白油、乳瑪琳(人工奶油)等等,我是沒用它們做過,想知道它們風味,可以買夜市10元麵包。
7. 蛋:
可增加風味、營養價值和烤色,只是過猶不及,加太多的話口感會較硬。
8. 牛奶:
讓麵包更軟、細緻、表面烤色較深,同時也會增加營養價值。若以奶粉替代,約是重量的10%。例:100g牛奶約為10g奶粉+90g水
9. 添加物:
無法跟麵糰融合在一起的大致上都稱添加物,它們像是配件妝點麵包,可以增添麵包的顏色、組織或是風味豐富度。基本上,把握以下的原則,創意無限。
* 添加的比例盡量在20~25%,避免加太多影響麵包發酵體積。
* 避免加熱後會太濕的材料,例如新鮮的蔬果,如洋蔥,要添加前最好事先炒掉多餘水分。
* 加入的時間點是等麵糰麵筋形成後,再短暫地攪拌或是移出來用手拌入
常見的有:
- 堅果類、蜜餞果乾、起士塊、巧克力豆、豆類等較乾的材料
- 新鮮或乾燥的香草、香料
- 種籽/穀類:芝麻、南瓜籽、燕麥、罌粟籽、奇亞籽(chia seed)、藜麥(quinoa) → 後面兩種都是超級食物 ♥ ♥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變化型材料:
跟大家分享我自己實驗過很適合加入麵團的秘密材料,是直接拌入麵團不是添加物唷!
- 番茄汁:做出義式風味,讓麵團有溫暖的橘色(http://bit.ly/1MHNZWc)
- 優格:可以做出即使過幾天都保持柔軟的吐司
- 奶油乳酪(cream cheese):奶香味十足
- 蒸熟的南瓜/地瓜:獨特的風味 + 漂亮的顏色
- 啤酒/紅酒:別忘了,酵母可是酒類的主要功臣,歐式麵包加入啤酒風味超棒,喜歡粉色系麵包?家裡用不完的紅酒就有銷路了!
看完我的秘密材料,不知道你有曾經試過什麼樣特別材料?好想知道~
下篇會是麵包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事項,還有給新手的更多嘮叨叮嚀。
如果你覺得有一點點的收穫,你的分享是我分享的最大動力唷
有任何疑問,歡迎直接留言/私訊給 巧兒灶咖 - Ciao Kitchen